關節疼痛,該選擇葡萄糖胺?還是玻尿酸?
- 小編本編
- 2024年5月17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5月27日
關節疼痛
國內研究顯示,骨關節炎為台灣老人盛行的慢性病之一,為一種無法治癒,但可有效被控制的疾病。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式除傳統抗發炎劑治療方法外,多以葡萄糖胺來減輕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,進而改善患者生活品質。

由左圖我們可以了解,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疼痛是因為關節液的流失
而隨著關節液越來越少,骨頭跟骨頭碰撞造成軟骨的磨損及骨裂等等症狀
然而,
關節液是由玻尿酸、血漿、膠原蛋白組成,其中玻尿酸為支撐關節液的一大關鍵

以前總是聽說,關節疼痛要吃葡萄糖胺
原因為何呢?讓小編來告訴你們

左圖是玻尿酸的結構式,是由葡萄糖醛酸跟葡萄糖胺結合而成
人體吸收葡萄糖胺後,會在體內尋找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玻尿酸為人體使用
研究顯示服用葡萄糖胺,會合成玻尿酸增加支撐關節液,進而減少關節磨損,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,合成玻尿酸的速度逐漸小於分解的速度,最終導致體內發生玻尿酸缺乏現象。此時補充玻尿酸是最能有效保持體內的平衡,進而改善因缺乏而帶來的不適感。
參考資料:Reginster JY, Neuprez A, Lecart MP, et al: Role of glu-cosamine in the treatment for osteoarthritis. Rheumatol Int2012; 32: 2959-2967.